뉴스 & 기능

编者按:我们身体的三分之一是蘑菇?因为人类与真菌共享三分之一的 DNA。我们一直在与异类共生?因为人体内有一半外来细胞。 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现象其实都有着深层次的联系,随着科学家们的研究探索,生命神奇的本质正在逐渐被揭开。而近年来大数据、AI 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更是为生命科学研究开启了新范式。利用新技术,科学家们可以模拟瞬间变化的生命现象、发现生命机理的规律、降低研究成本、获得更好的研究结果。近日…

编者按:12月11日,微软亚洲研究院举办了2021理论学术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理论研究专家共同探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论研究。会议期间,康奈尔大学教授、图灵奖得主 John Hopcroft 博士针对“理论研究”和“科研教育”两个话题,结合自身的感悟,为大家分享了理论研究的意义,为什么基础研究很重要,以及大学教育究竟应该教什么。John Hopcroft 博士指出,我们需要花点时…

编者按:NeurIPS 2021大会刚刚结束。在今年的大会上,微软亚洲研究院共有22篇论文入选,而其中的8篇都有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秦涛的参与。自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以来,秦涛已在 NeurIPS、ICML、ICLR、IJCAI、AAAI、CVRP 等业界顶级期刊、会议上发表了100余篇论文,他所带领的团队也在2018年将中-英机器翻译提升至人类专业水平,在2019年国际机器翻译大赛上获得8项冠…

12月11日,微软亚洲研究院举办了2021理论学术研讨会,来自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理论研究专家齐聚一堂,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研讨会上,微软亚洲研究院宣布成立理论中心,通过搭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枢纽,促进理论研究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在推动理论研究进步的同时,加强跨学科研究合作,助力打破 AI 发展瓶颈,实现计算机技术跨越式发展。 理论中心由微软亚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卫博士担任主任、高级研…

2021年“微软学者”奖学金共吸引了来自全亚洲50所顶尖研究型大学及机构的157名优秀博士生申请,申请者的研究领域广泛分布于计算科学、硬件与软件系统、人类与机器智能,及感知、识别与交互等领域。经过重重筛选,来自亚洲地区的11名优秀博士生最终被授予2021年“微软学者”称号,另有17名博士生获得提名奖。 本次“微软学者”奖学金的获得者们既脚踏实地也仰望星空:他们在认真探索科研的同时,怀揣着以科学、技…

编者按:“创新”—— 贯穿科研工作始终,同时也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源动力。做好创新型研究,无论是对个人科研思维的建立,还是对科研工作本身的推进,都至关重要。但是,什么样的研究才是创新型研究?又该如何做好创新型研究?或许这是每一个即将或已经步入科研工作的人都非常关注的话题。在 Ada Camp 2021 上,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霍强以串讲书籍的新颖形式分享了关于“创新”的独到观点。“项目选题应该…

作者:周礼栋 “因缘相聚是起始,合众努力是进步,精诚协作是成功。” ——亨利·福特(Henry Ford) 毋庸置疑,人类是群居物种。早在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便在其著述《政治学》里揭示了人类群居共利协作的趋向:个体组成家庭,家庭组成村落,村落组成城池,城池组成国家和社会。直到今天,从交响乐团的高超演奏到花样游泳队的优美表演,从流水线工人的默契配合到空中航班与地面塔台间的频繁交互,可以说,无所不在…

编者按:科研,顾名思义,就是科学研究。小到生活用品,大到宇宙航天,生活中处处不缺由科学研究转化而来的成果。而在科学研究的背后,是一群默默无闻、专心学术的科学家们。从科研小白到科研大佬的科研之旅,这背后的故事,你了解多少? 在 Ada Camp 2021 上,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刘铁岩博士,就“科学研究“这个话题结合自身科研之路,以及这一路以来的心得体会,为大家分享了科学研究到底该怎么做、想做好科研…

编者按:全球碳排放问题亟待解决已是非常明确的科学共识,为了实现净零排放这一全球性目标,微软在2020年就提出了将在2030年实现碳负排放。近日,微软亚洲研究院与清华大学的研究员们共同合作,在环境与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 Geoscientific Model Development 上发表了题为 “Exploring Deep Learning for Air Pollutant Emissio…